LOT 2853
上一件
下一件
明 剔红布袋和尚倭角香盒
6cm*6cm*2cm
作品估价:RMB 80000 - 12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853
拍品名称:
明 剔红布袋和尚倭角香盒
年 代:
明
尺 寸:
6cm*6cm*2cm
拍品描述:
著录
董桥,〈南洋梦忆〉,《故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页226。(图1)
┌明 剔红布袋和尚倭角香盒┘,精工细作,韵味十足,值得细品。盒盖构思巧妙,器盖满铺绦环纹,丝毫入微,密而不乱。主体饰布袋僧,布袋僧宽袍广袖,袒胸露腹,右手握杖搭于肩上,身负包袱,笑盈满面,神情逼真,意态动人。整体纹饰立体饱满,跃然盒上。盒外壁周饰回字纹。全器极尽精微之美,严谨细致之外,妙显轻松神韵,甚为难得。
布袋和尚为五代后梁时期之僧人契此,明州奉化人。因常背负一只布袋,又称布袋和尚。据传他圆寂前留一偈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契此和尚即为弥勒菩萨化身的说法便广为流传。后世也多以其为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因其┌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乐观态度而备受喜爱,成为古代工艺品中最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
南洋梦忆
反正你来了真好。灵堂上和尚诵经的呢喃声中瞥见你浅浅的笑窝我瞥见的是读初中那几年我们青涩的无忧和红火的无畏。花开花谢,年深岁久,今宵相见,我们恐怕也只能相互叮咛珍重脸上的皱纹,珍重心底的风霜,珍重满怀的伤逝。浮生如果亦梅先生信上说的若梦若幻,坐在我母亲的灵柩前跟你一起追念五十年前同班同学的境遇,我们惦挂的已然不是名利场中过客匆匆的脚印:我们惦挂的是雪夜归人推门一看还看得到灯火阑珊处的那份安宁和幽静!
那天,一位年长的弔客说起皮影戏的神秘色彩,说是中国的皮影戏起源于汉武帝请来齐人少翁招回爱妃的幽魂,而印尼的皮影戏最初也把皮影当作逝者的化身,操控皮影的巫师更是阴间与阳间沟通的媒体。我母亲一生礼佛,在南洋住了几十年她也许还没有看过一场皮影戏。我小时候老家厅堂上供着一尊彩瓷弥勒佛,我发现我父亲很喜欢弥勒佛,母亲也喜欢。他们六十年代来过两次香港,每回逛国货公司都不忘看看瓷器部的弥勒佛。父亲说我书橱里那件吴之璠竹雕笔筒上的布袋和尚也是弥勒佛的化身,说是身矮皤腹,负一布囊,中置百物,在人多的地方倾斜于地化缘说:┌看,看!┘这回一连守灵三天,我好几次记起老家的那尊笑佛,好几次猜想父亲母亲藏在心里的一些偏爱。我忽然觉得我其实也很喜欢布袋和尚,家里这些年藏了各种各样的弥勒佛(图1),等你来香港我全找出来给你看看逗你开心,真的。(注释1)
注释1:董桥,〈南洋梦忆〉,《故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页229-230。
董桥,〈南洋梦忆〉,《故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页226。(图1)
┌明 剔红布袋和尚倭角香盒┘,精工细作,韵味十足,值得细品。盒盖构思巧妙,器盖满铺绦环纹,丝毫入微,密而不乱。主体饰布袋僧,布袋僧宽袍广袖,袒胸露腹,右手握杖搭于肩上,身负包袱,笑盈满面,神情逼真,意态动人。整体纹饰立体饱满,跃然盒上。盒外壁周饰回字纹。全器极尽精微之美,严谨细致之外,妙显轻松神韵,甚为难得。
布袋和尚为五代后梁时期之僧人契此,明州奉化人。因常背负一只布袋,又称布袋和尚。据传他圆寂前留一偈语:┌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契此和尚即为弥勒菩萨化身的说法便广为流传。后世也多以其为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因其┌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乐观态度而备受喜爱,成为古代工艺品中最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
南洋梦忆
反正你来了真好。灵堂上和尚诵经的呢喃声中瞥见你浅浅的笑窝我瞥见的是读初中那几年我们青涩的无忧和红火的无畏。花开花谢,年深岁久,今宵相见,我们恐怕也只能相互叮咛珍重脸上的皱纹,珍重心底的风霜,珍重满怀的伤逝。浮生如果亦梅先生信上说的若梦若幻,坐在我母亲的灵柩前跟你一起追念五十年前同班同学的境遇,我们惦挂的已然不是名利场中过客匆匆的脚印:我们惦挂的是雪夜归人推门一看还看得到灯火阑珊处的那份安宁和幽静!
那天,一位年长的弔客说起皮影戏的神秘色彩,说是中国的皮影戏起源于汉武帝请来齐人少翁招回爱妃的幽魂,而印尼的皮影戏最初也把皮影当作逝者的化身,操控皮影的巫师更是阴间与阳间沟通的媒体。我母亲一生礼佛,在南洋住了几十年她也许还没有看过一场皮影戏。我小时候老家厅堂上供着一尊彩瓷弥勒佛,我发现我父亲很喜欢弥勒佛,母亲也喜欢。他们六十年代来过两次香港,每回逛国货公司都不忘看看瓷器部的弥勒佛。父亲说我书橱里那件吴之璠竹雕笔筒上的布袋和尚也是弥勒佛的化身,说是身矮皤腹,负一布囊,中置百物,在人多的地方倾斜于地化缘说:┌看,看!┘这回一连守灵三天,我好几次记起老家的那尊笑佛,好几次猜想父亲母亲藏在心里的一些偏爱。我忽然觉得我其实也很喜欢布袋和尚,家里这些年藏了各种各样的弥勒佛(图1),等你来香港我全找出来给你看看逗你开心,真的。(注释1)
注释1:董桥,〈南洋梦忆〉,《故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页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