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851
上一件
下一件
明 剔红春回东篱四层盖盒
6.2cm*6cm*8cm
作品估价:RMB 150000 - 25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851
拍品名称:
明 剔红春回东篱四层盖盒
年 代:
明
尺 寸:
6.2cm*6cm*8cm
拍品描述:
┌明 剔红春回东篱四层盖盒┘,圆形,四层,通体髹朱漆。顶盖画面剔饰春回东篱图,凭栏内洞石、牡丹剔刻细腻,生动自然,布局饱满,工精别致。盒外壁以缠枝牡丹入画,环绕排布,四层相叠,尤为灵动。┌东篱┘常与菊花搭配,而本品搭配盛放牡丹,故有┌春回东篱┘之意韵,搭配四层盒式,更添生气。
故宫博物院藏┌明中期 剔红荔枝纹二层盒┘(图1)(注释1),与本品形制相类,外壁皆以缠枝花果为饰,相较成趣。
注释1:朱家溍、夏更起主编、中国漆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漆器全集5·明》(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5),页78,图七八。
楔子的跋语
这是我前几天为我的新文集写的八百字〈楔子〉。书名叫《故事》,还是归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每一篇小品配一幅彩图,故事从而多了几分颜色的敷陈。活了这许多春秋的老头了,邂逅的人和事说不上多也说不上不多,闲时回想恍如一出出戏,有的缤纷,有的苍凉,更多的是幕起幕落之间的那一阵微茫。毕竟跟文字结了四十几年的深缘,书斋里一盒一盒的旧信件旧日志旧笔记藏着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抗拒抚今,情愿追昔,寻寻觅觅总会寻出一番前尘,半帘梦影,有些可以写得细致,有些不便依帖描红,比较稳练的做法往往是背临碑字似的摹绘淼茫的轮廓留住无尽的念想,为流逝的岁月,为往昔的际会。
今年二月我到城市大学参加一次文学讲座,台下一位先生问我散文可不可以虚构?我听了联想蹁跹:我写散文常常希望可以像小说家写小说那样遨游在虚构的时空里操控虚构的哀乐,可惜我终究硬不起这颗心肠。为了照顾我笔下的人与事的隐与私,我顶多只能以虚笔烘托实情,以实笔敷设虚境:苏二小姐也许并不姓苏,她婆家的堂名也许也不叫双芝堂;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深写浅写浓写淡写是我不可不照应的分寸和礼数。坦白说,我也深深企盼我写的怀旧小品全是虚构:苦的不是那么苦,甜的并不那么甜,只恨平顺的人生实在难求!一位爱尔兰女士谈起爱尔兰小说家George Moore的时候说了一番很俏皮的话:“Some men kiss and tell. Other men kiss and don’t tell. George Moore doesn’t kiss and tells”。怪不得穆尔的自传体小说Hail and Farewell三部曲写得像苏二小姐那么动人!
苏家巷口那天一别我没有再碰见过二小姐,沈茵劝她留着自己玩的那件明代剔红四层圆盒反倒一直悬在我心上,那样别致的漆盒太稀罕,日本德川美术馆有两件。十多年过去了,我竟然有缘碰到同一款式同一年代的剔红,索价虽然昂贵我不但毅然捧走而且满怀感念,连沈茵都叹为太像虚构的巧合了。(注释2)
注释2:董桥,〈楔子的跋语〉,《今朝风日好》(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页258-260。
故宫博物院藏┌明中期 剔红荔枝纹二层盒┘(图1)(注释1),与本品形制相类,外壁皆以缠枝花果为饰,相较成趣。
注释1:朱家溍、夏更起主编、中国漆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漆器全集5·明》(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5),页78,图七八。
楔子的跋语
这是我前几天为我的新文集写的八百字〈楔子〉。书名叫《故事》,还是归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每一篇小品配一幅彩图,故事从而多了几分颜色的敷陈。活了这许多春秋的老头了,邂逅的人和事说不上多也说不上不多,闲时回想恍如一出出戏,有的缤纷,有的苍凉,更多的是幕起幕落之间的那一阵微茫。毕竟跟文字结了四十几年的深缘,书斋里一盒一盒的旧信件旧日志旧笔记藏着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事,抗拒抚今,情愿追昔,寻寻觅觅总会寻出一番前尘,半帘梦影,有些可以写得细致,有些不便依帖描红,比较稳练的做法往往是背临碑字似的摹绘淼茫的轮廓留住无尽的念想,为流逝的岁月,为往昔的际会。
今年二月我到城市大学参加一次文学讲座,台下一位先生问我散文可不可以虚构?我听了联想蹁跹:我写散文常常希望可以像小说家写小说那样遨游在虚构的时空里操控虚构的哀乐,可惜我终究硬不起这颗心肠。为了照顾我笔下的人与事的隐与私,我顶多只能以虚笔烘托实情,以实笔敷设虚境:苏二小姐也许并不姓苏,她婆家的堂名也许也不叫双芝堂;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深写浅写浓写淡写是我不可不照应的分寸和礼数。坦白说,我也深深企盼我写的怀旧小品全是虚构:苦的不是那么苦,甜的并不那么甜,只恨平顺的人生实在难求!一位爱尔兰女士谈起爱尔兰小说家George Moore的时候说了一番很俏皮的话:“Some men kiss and tell. Other men kiss and don’t tell. George Moore doesn’t kiss and tells”。怪不得穆尔的自传体小说Hail and Farewell三部曲写得像苏二小姐那么动人!
苏家巷口那天一别我没有再碰见过二小姐,沈茵劝她留着自己玩的那件明代剔红四层圆盒反倒一直悬在我心上,那样别致的漆盒太稀罕,日本德川美术馆有两件。十多年过去了,我竟然有缘碰到同一款式同一年代的剔红,索价虽然昂贵我不但毅然捧走而且满怀感念,连沈茵都叹为太像虚构的巧合了。(注释2)
注释2:董桥,〈楔子的跋语〉,《今朝风日好》(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页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