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469
上一件
下一件
当代 顾景舟制提壁九头套组茶具(九件)
壶宽16.5cm;杯直径9.8cm*4;盘直径12cm*4
作品估价:RMB 6500000 - 7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469
拍品名称:
当代 顾景舟制提壁九头套组茶具(九件)
年 代:
当代
尺 寸:
壶宽16.5cm;杯直径9.8cm*4;盘直径12cm*4
拍品描述:
容积:560cc.(壶);110cc.(杯x4);443.5g.(壶);78.8-85.9g.(杯x4);89.4-95.5g.(盘x4)
钤印:景舟制陶(壶底款);顾景舟(壶盖款);壶叟(壶把款);顾景舟、顾景舟、顾景舟、顾景舟(盘底款);顾景舟、顾景舟、顾景舟、顾景舟(杯底款)。
提璧壶式为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国徽浮雕定型设计者高庄与顾景舟,约1956年合作设计,并由顾景舟先生首制,两位大师得珠联璧合使这一壶式成为经典之作。此壶式首版设计为盖面圈璧与扁钮状,1973年与高海庚设计修改成盖面“玉璧”状,因似一高古玉璧造型而得名。从1956至1978年二十余年和四次的推敲、修改、提升,进而演变成杯子与茶托,及多件套茶具。
据悉,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先生曾回忆,这套紫砂壶式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夏天,中国工美珍宝馆计划将此套壶式作为国宝级藏品,并任务下达到公司至工厂,当时相关领导曾组织工艺师们在紫砂厂陈列室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中,大家对这款壶式的设计与高超的制作技艺给予高度的评价及肯定,并一致赞同推荐为国宝级藏品。
这款壶式据说仅作六套,其中一套为当时的总理夫人作为访日国礼对外赠送。时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李志平先生曾回忆,在九十年代中期,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紫砂产品从畅销至滞销,举步维艰,李先生曾率团多次携带这款茶具赴马来西亚、澳洲、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区办展,每次都亲自携带。直到1998年底,该企业已经发不出工资,为了该企业暂渡难关之选择,其中一套茶具就此释出于市场。
本拍品《顾景舟制提壁九头套组茶具》造型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器型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原藏家为解放前宁波慈溪名门望族郑善昌旧藏,后为加拿大古琴大师郑正华先生递藏,经历两代人的传承,今日再次重现于中国嘉德三十周年庆春季拍卖会。本拍品于2005年左右,经过五位工艺大师的欣赏与鉴定,并开具证书。
参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第22、106页,图1-11、图2-107,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7月。
《宜兴陶器图谱》第208、222页,图210、227,南天书局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月。
《壶艺宝典》第23页,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3年10月31日。
《壶锦-当代紫艺珍品集》第27页,图9,锦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2月。
《紫砂风云-居仁堂紫砂宝典》第74-75页,居仁堂出版,1996年1月。
《紫玉金砂》第63期,第15-19页,紫玉金沙有限公司,1998年12月。
备注:附五位工艺大师开具证书。
宁波慈溪郑善昌旧藏,加拿大古琴大师郑正华递藏。
父亲鄭善昌,1916年出生,寧波慈溪人,是位花布圖案設計師。祖輩是寧波名門望族,族中不乏狀元,故宅中"進士弟"匾額仍在,鄭氏擁有和"天一閣"齊名的"二老閣"亦曾為浙東學術中心。晚清第一位出國考察茶葉種植及生產的官員鄭世煌即出於鄭氏一族,族親多活躍與文化、藝術界,對父亲一生影響很大,他參加過無數個文化藝術展覽和茶文化活動,並藏有不少晚清和民國茶壺,而他最喜歡的是收藏了顧景舟先生的提壁九組頭茶具,并一直存放在上海外灘24號中國銀行保險櫃內,後因我在國外教中国音樂,宣揚中華文化才將茶具讓我帶走,這次上拍如能留在國內更好,因為顧老茶具世上少見,是他一生當中費力多,耗費時間長,制作工藝精湛的經典代表作,中國郵政出版過"紫砂精品代表作郵票顧景舟提壁壺"。"提壁壺稱之為《國之瑰寶》當之無愧而眾口喈碑"(摘彔紫玉金砂雜誌63期)。感謝嘉德春拍共毫盛舉,景舟提壁茶具再放光芒。
------ 郑正华 2023年4月17日于温哥华
郑正华履历:
民乐家、作曲家、教育家,擅长笛、箫、古琴,1946年生于上海,1963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1965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1981年末来到温哥华,受UBC大学邀请举办演奏会后,以特殊专业人才居留加拿大,成为UBC大学的民族音乐客座教师。1983年,用加拿大本地木料制作出的古琴被加拿大博物馆收藏。1988年始在台湾从事民乐教学和推广及作曲、编曲、演奏、指挥。2008年担任台湾亚洲研究院古琴研究所所长。已出版笛、萧、古琴演奏专辑12张。为笛、箫、古琴在中加两国的普及、传承做出卓越贡献。
钤印:景舟制陶(壶底款);顾景舟(壶盖款);壶叟(壶把款);顾景舟、顾景舟、顾景舟、顾景舟(盘底款);顾景舟、顾景舟、顾景舟、顾景舟(杯底款)。
提璧壶式为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国徽浮雕定型设计者高庄与顾景舟,约1956年合作设计,并由顾景舟先生首制,两位大师得珠联璧合使这一壶式成为经典之作。此壶式首版设计为盖面圈璧与扁钮状,1973年与高海庚设计修改成盖面“玉璧”状,因似一高古玉璧造型而得名。从1956至1978年二十余年和四次的推敲、修改、提升,进而演变成杯子与茶托,及多件套茶具。
据悉,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先生曾回忆,这套紫砂壶式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夏天,中国工美珍宝馆计划将此套壶式作为国宝级藏品,并任务下达到公司至工厂,当时相关领导曾组织工艺师们在紫砂厂陈列室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中,大家对这款壶式的设计与高超的制作技艺给予高度的评价及肯定,并一致赞同推荐为国宝级藏品。
这款壶式据说仅作六套,其中一套为当时的总理夫人作为访日国礼对外赠送。时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李志平先生曾回忆,在九十年代中期,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紫砂产品从畅销至滞销,举步维艰,李先生曾率团多次携带这款茶具赴马来西亚、澳洲、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区办展,每次都亲自携带。直到1998年底,该企业已经发不出工资,为了该企业暂渡难关之选择,其中一套茶具就此释出于市场。
本拍品《顾景舟制提壁九头套组茶具》造型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器型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原藏家为解放前宁波慈溪名门望族郑善昌旧藏,后为加拿大古琴大师郑正华先生递藏,经历两代人的传承,今日再次重现于中国嘉德三十周年庆春季拍卖会。本拍品于2005年左右,经过五位工艺大师的欣赏与鉴定,并开具证书。
参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第22、106页,图1-11、图2-107,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7月。
《宜兴陶器图谱》第208、222页,图210、227,南天书局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月。
《壶艺宝典》第23页,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3年10月31日。
《壶锦-当代紫艺珍品集》第27页,图9,锦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2月。
《紫砂风云-居仁堂紫砂宝典》第74-75页,居仁堂出版,1996年1月。
《紫玉金砂》第63期,第15-19页,紫玉金沙有限公司,1998年12月。
备注:附五位工艺大师开具证书。
宁波慈溪郑善昌旧藏,加拿大古琴大师郑正华递藏。
父亲鄭善昌,1916年出生,寧波慈溪人,是位花布圖案設計師。祖輩是寧波名門望族,族中不乏狀元,故宅中"進士弟"匾額仍在,鄭氏擁有和"天一閣"齊名的"二老閣"亦曾為浙東學術中心。晚清第一位出國考察茶葉種植及生產的官員鄭世煌即出於鄭氏一族,族親多活躍與文化、藝術界,對父亲一生影響很大,他參加過無數個文化藝術展覽和茶文化活動,並藏有不少晚清和民國茶壺,而他最喜歡的是收藏了顧景舟先生的提壁九組頭茶具,并一直存放在上海外灘24號中國銀行保險櫃內,後因我在國外教中国音樂,宣揚中華文化才將茶具讓我帶走,這次上拍如能留在國內更好,因為顧老茶具世上少見,是他一生當中費力多,耗費時間長,制作工藝精湛的經典代表作,中國郵政出版過"紫砂精品代表作郵票顧景舟提壁壺"。"提壁壺稱之為《國之瑰寶》當之無愧而眾口喈碑"(摘彔紫玉金砂雜誌63期)。感謝嘉德春拍共毫盛舉,景舟提壁茶具再放光芒。
------ 郑正华 2023年4月17日于温哥华
郑正华履历:
民乐家、作曲家、教育家,擅长笛、箫、古琴,1946年生于上海,1963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1965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1981年末来到温哥华,受UBC大学邀请举办演奏会后,以特殊专业人才居留加拿大,成为UBC大学的民族音乐客座教师。1983年,用加拿大本地木料制作出的古琴被加拿大博物馆收藏。1988年始在台湾从事民乐教学和推广及作曲、编曲、演奏、指挥。2008年担任台湾亚洲研究院古琴研究所所长。已出版笛、萧、古琴演奏专辑12张。为笛、箫、古琴在中加两国的普及、传承做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