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851
下一件
西藏17-18世纪 铜鎏金嵌宝石供案
44.8×70.3×37.6cm.
作品估价:RMB 100000 - 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3851
拍品名称:
西藏17-18世纪 铜鎏金嵌宝石供案
年 代:
西藏17-18世纪
尺 寸:
44.8×70.3×37.6cm.
拍品描述:
参阅:1.《西藏佛教祭仪艺术,藏族寺庙祭祀用品和礼仪陈设手册》(Buddhist Ritual Art of Tibet, A Handbook on Ceremonial Objects and Ritual Furnishings in the Tibetan Temple), 迈克尔·汉斯(Michael Henss),斯图加特Arnoldsche艺术出版社,2020年,354-355页,图473-475。
2.《宝藏-中国西藏历史文物》,《宝藏》编委会主编,朝华出版社,2015年,146页。

这是一件规格极高、非常稀有的鎏金铜嵌宝石供案。关于此物的实用功能,我们可以参考《西藏佛教祭仪艺术》一书中,关于此类供案的章节描述,书中给出的几个实例与嘉德本场这件拍品非常相似。
此供案由三部分组成:顶层桌面,底层可折叠三面桌脚面,以及连接两部分的条框。1、桌面呈倒梯型立方体,顶面四边以简约镂空花纹装饰,桌面的四个侧面浅浮雕里外双层莲花瓣,每朵莲瓣中央有浅刻线条,边缘处做鎏金处理,带有十世纪前早期克什米尔造像的风格,瓣尖有浪花纹装饰,无论供案上所供何物,远观都恰似供于仰莲花座之上。2、上下两部分的连接条框部分,正面中央,是嵌宝石十字金刚杵,金刚杵两边和两个侧面桌脚各开中式花窗,共计浮雕四条侧面形象的四方游龙,龙口大张,活灵活现。四个边角折角处,亦是装饰有嵌在繁密莲花枝叶中的十字杵,巧妙的每面各有一半。3、最下方是供案主要图案集中处,且三面的主图案四周,均以矩形嵌松石连珠圈围一圈。正面所雕图案中央是鸟面人身鹰足的大鹏金翅鸟,双手带双翅大展似欲高飞,头顶羽毛刻画清晰,且有日月为饰。大鹏鸟两侧是人身蛇尾二龙女,呈菩萨装扮,颈后各有九蛇伸出覆于二人头顶。与大鹏鸟同时拥有翅膀与双臂一般,此二人拥有蛇尾的同时亦双足俱全,二人各有一条腿伸向中央的大鹏鸟,正巧被大鹏鸟的双足抓住脚踝。
在大面积鎏金的图案中,二龙尾巧妙的未做鎏金处理,透出润泽的铜本色,与整件器物未鎏金的边边框框处形成完美的呼应,同时更突显画面的立体感。大鹏鸟正下方的忿怒头像,是藏传佛教中常常出现的支巴扎形象,也是藏族最重要的护法神之一。
二龙尾的外侧,分别有一个立于两个小莲台之上的摩羯鱼,口吐珠宝链,链尾端坠嵌宝石摩尼宝珠,鱼尾向上翻卷开花,似枝叶浓密的藤蔓填满了画面的空隙处。
两侧的桌脚板,各雕猛龙一条,两条龙雕刻工艺极为精湛,身上龙鳞片片可见,最为有趣的是龙头的整体造型和头部朝向,两条龙身体盘曲,远观其整体外型与十字金刚杵非常相似,而龙头均是朝向正面板的方向的,这在表现中国龙的艺术品中是非常罕见的。两个龙角中间还饰有小莲台托着的日月图案。
整件作品中共计雕有六条龙,每条龙的龙脊、龙尾与龙头部分均做鎏金处理,且每条龙均四爪各握一个鎏金摩尼宝珠。龙身后的背景,以绵密的翻卷浪花填满,亦有部分浪花的边角处有鎏金,二侧面大部铜本色中部分鎏金,大幅提升了整体画面的立体感。同理,在正面桌脚面大面积鎏金的画面中,保留了小部分不鎏金的铜本色(二龙尾部,小龙手中的宝珠等),都令整器更具立体感与艺术性。
整件供桌以锤揲工艺打造,细腻的雕工,二位龙女精致甜美的面容,风格独特的莲花瓣,以及无尽的想象力与创作力,我们推测此件明显带有尼泊尔造像风格的作品,大概率是出自西藏的尼泊尔工坊的作品;另外,此件供桌装饰规格与艺术性如此之高,且细节之处所韵含的宗教意义,应为西藏贵族或寺院高层级神职人员所用器物,在一些佛事活动中,通常这类供桌被置于活佛宝座的右边,高度稍低于活佛宝座,以便于活佛取用供桌上的净瓶、法器或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