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379
上一件
下一件
清雍正 洒蓝釉留白沥粉折枝菊花纹花口碗
19.2 cm. (7 1/2 in.) Diam.
作品估价:RMB 50000 - 8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3379
拍品名称:
清雍正 洒蓝釉留白沥粉折枝菊花纹花口碗
年 代:
清雍正
尺 寸:
19.2 cm. (7 1/2 in.) Diam.
拍品描述: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来源:法国私人旧藏
参阅:《徐氏艺术馆——陶瓷篇(IV)·清代》,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55
本品敞口,口沿呈六瓣葵花式,弧腹,下承圈足,外壁通施洒蓝釉,以留白随六瓣葵口勾勒六个花瓣式开光,开光内以留白及沥粉堆白装饰折枝菊花纹,胫部则留白装饰双层花瓣纹,足墙留白饰弦纹两周。外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雍正御窑标准宋椠体。
洒蓝釉创烧于明宣德时期,又称“青金蓝”釉、“雪花蓝”釉、“盖雪蓝”釉,属于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温色釉。施釉工艺采用吹釉法,釉面满布均匀的水渍样蓝色斑点,而其中透出的白釉地斑片,犹如雪花飘洒在蓝地上。康熙时期,洒蓝釉技艺已臻成熟,雍正时期于洒蓝留白中添加沥粉堆白工艺,使得纹饰相较普通洒蓝釉留白更上档次。而雍正洒蓝釉堆白,因工艺复杂,仅见盘、碗两式,可见其烧造难度之大,级别之高贵。
来源:法国私人旧藏
参阅:《徐氏艺术馆——陶瓷篇(IV)·清代》,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55
本品敞口,口沿呈六瓣葵花式,弧腹,下承圈足,外壁通施洒蓝釉,以留白随六瓣葵口勾勒六个花瓣式开光,开光内以留白及沥粉堆白装饰折枝菊花纹,胫部则留白装饰双层花瓣纹,足墙留白饰弦纹两周。外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雍正御窑标准宋椠体。
洒蓝釉创烧于明宣德时期,又称“青金蓝”釉、“雪花蓝”釉、“盖雪蓝”釉,属于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温色釉。施釉工艺采用吹釉法,釉面满布均匀的水渍样蓝色斑点,而其中透出的白釉地斑片,犹如雪花飘洒在蓝地上。康熙时期,洒蓝釉技艺已臻成熟,雍正时期于洒蓝留白中添加沥粉堆白工艺,使得纹饰相较普通洒蓝釉留白更上档次。而雍正洒蓝釉堆白,因工艺复杂,仅见盘、碗两式,可见其烧造难度之大,级别之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