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289
上一件
下一件
清雍正 白釉菊瓣盘
D: 17.8 cm (7 in.)
作品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3289
拍品名称:
清雍正 白釉菊瓣盘
年 代:
清雍正
尺 寸:
D: 17.8 cm (7 in.)
拍品描述: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来源:
纽约苏富比,2017年3月14日,lot 52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414、415页,图194
本品呈菊瓣形,弧壁,下承圈足。盘通体施白釉。菊瓣盘造型源自宋代漆器,拟取秋菊之形,盘壁呈盛开的菊花瓣状,盘心平坦似圆月,线条俊秀优美,胎质细致坚密,胎体轻薄,釉光鲜亮细润。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皇帝审美品味极高,对白釉器别有青睐,据《活计档》最早记载,年希尧榷陶的史实,就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烧前朝白瓷:“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从侧面反映了,雍正皇帝对白瓷素雅莹洁的喜爱尤甚。档案中的“白瓷把杯”,结合史实,极有可能是一件永乐甜白器,也从侧面反映了雍正一朝,御窑白釉对于永乐甜白的追慕之实。
关于此式菊瓣盘的烧造,清宫档案中曾有明确档案记录,据《活计档》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式菊花式瓷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呈览。奉旨:着江西烧造瓷器处,照此样各色烧造四十件。”据此可知,此套十二色瓷盘深得雍正帝所爱,故下旨多烧。其拟取秋菊之形,尤具自然清新气息,然于制瓷技术上,则颇花心力,成型、烧成皆为不易,故流传至今,弥足珍贵。南京博物院所藏有一整套十二色的雍正菊瓣盘,其中有类似本品之白釉菊瓣盘一例,可为参考。
来源:
纽约苏富比,2017年3月14日,lot 52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414、415页,图194
本品呈菊瓣形,弧壁,下承圈足。盘通体施白釉。菊瓣盘造型源自宋代漆器,拟取秋菊之形,盘壁呈盛开的菊花瓣状,盘心平坦似圆月,线条俊秀优美,胎质细致坚密,胎体轻薄,釉光鲜亮细润。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皇帝审美品味极高,对白釉器别有青睐,据《活计档》最早记载,年希尧榷陶的史实,就是雍正皇帝令其仿烧前朝白瓷:“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太监雅图交白瓷把杯一件,交年希尧照样烧造。钦此。”从侧面反映了,雍正皇帝对白瓷素雅莹洁的喜爱尤甚。档案中的“白瓷把杯”,结合史实,极有可能是一件永乐甜白器,也从侧面反映了雍正一朝,御窑白釉对于永乐甜白的追慕之实。
关于此式菊瓣盘的烧造,清宫档案中曾有明确档案记录,据《活计档》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式菊花式瓷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呈览。奉旨:着江西烧造瓷器处,照此样各色烧造四十件。”据此可知,此套十二色瓷盘深得雍正帝所爱,故下旨多烧。其拟取秋菊之形,尤具自然清新气息,然于制瓷技术上,则颇花心力,成型、烧成皆为不易,故流传至今,弥足珍贵。南京博物院所藏有一整套十二色的雍正菊瓣盘,其中有类似本品之白釉菊瓣盘一例,可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