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284
上一件
下一件
清乾隆 青釉凸花缠枝莲纹花口三足洗
D: 15.5 cm (6 1/8 in.)
作品估价:RMB 1400000 - 24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3284
拍品名称:
清乾隆 青釉凸花缠枝莲纹花口三足洗
年 代:
清乾隆
尺 寸:
D: 15.5 cm (6 1/8 in.)
拍品描述: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带木座

来源:
亚洲私人旧藏;
香港苏富比,2008年10月8日,lot 2501;
北京拍卖会,2011年6月6日,lot 8140

参阅:《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编著,徐湖平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334页

乾隆一朝,御窑瓷器的生产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新品种、新器型层出不穷,单色釉瓷器的生产更是臻于化境,其中青釉拱花作品,堪称乾隆御窑经典佳作。
本品折沿花口,斜壁内收,下承平底,三面生足,足底无釉,周施极其细小支钉。通体施冬青釉,恬淡含蓄,口沿处色淡,积釉处色重,浓淡相间的青釉配以八瓣花口,整器似雨后青莲。内底心暗刻团花缠枝莲纹,里心八瓣莲花绽放,四周四组缠枝莲纹,外圈枝叶形成如意云头纹,枝蔓连绵,莲叶窈窕。外壁模印八组折枝莲纹。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乾隆时期,青釉的烧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时期所制青釉瓷器,不仅使同类品种釉色可以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还根据青釉不同色阶,烧制出粉青、冬青、豆青等多个品种。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载,“仿东青釉,有深浅二种”,本品应属后者。本品之青釉下模印、浅浮雕工艺在《清宫瓷器档案》中被称之为“拱花”瓷器。据《清宫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七年(1747年)四月十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冬青拱花三足圆笔洗一件(随漆座)”,所提及笔洗即为此式。
此式三足洗制作考究,此种制式始见于雍正朝,为唐英榷陶御厂之际所创,火尽薪传,至乾隆早期烧制甚盛,釉色品种更为丰富。此式花口洗突破了圆洗造型的单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品纹饰刻画生动,线条流畅,反映了乾隆朝结合工艺与艺术巧同造化般的制瓷工艺。南京博物院藏有类例,对读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