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067
上一件
下一件
朱屺瞻 秋岚暮艳
47×62 cm.
作品估价:RMB 4600000 - 56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067
拍品名称:
朱屺瞻 秋岚暮艳
作 者:
朱屺瞻
年 代:
1980 年
尺 寸:
47×62 cm.
形 制:
布面 油画
拍品描述:
签名:屺瞻1980

发表
《朱屺瞻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86年,图版
《美术》(第7期),中国美术杂志社,北京,1990年,图版
《闳约深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12年,第264页

展出
“上海美专百年纪念展”,2012年12月,上海中华艺术宫,上海

来源
现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说明
朱屺瞻曾于1992年100岁时重改此画,现画面与上述第一、第二条发表中的图片有所区别。
附艺术家家属出具之作品保证书



朱屺瞻享寿一百零五春秋,作为中国近代画坛大师级人物,美术界对他的印象即是中国画大师,但很少有人知晓,朱屺瞻早年间分别于二十六岁、四十五岁年纪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与陈抱一、卫天霖、倪贻德、关良皆师从著名画家藤岛武二。青年时期的朱屺瞻着迷于印象派绘画,通过东洋学习及影响,后期运用马蒂斯式的表现风格,融会中国式意象,尝试绘制了大量实验性质油画,着力于油画创作多年。在1920年代上海“天马会”每年举办的画展中,皆能看到朱屺瞻的身影,他与刘海粟、徐悲鸿、王济远等人一起进行艺术探索,朱氏曾担任新华艺专绘画研究班主任,直到五十岁后,才主攻中国画。

遗憾的是,朱屺瞻的油画作品曾历经两次毁灭性“劫难”,第一次是1937年,朱氏将部分早期油画存放于其任教的新华艺专,学校遭日军轰炸,所存作品荡然无存。第二次是1952年,朱屺瞻将劫后余生的二百余幅油画存放在友人顾景炎家中,却再次散落无踪。至此,朱屺瞻从1917年到1949年所作的全部作品无一幸存,或许正因如此巨大变故,朱氏痛心放下油画笔,开始潜心研习中国画。

此后,朱屺瞻的油画创作中断约三十载,直至1977年,朱屺瞻以八十六岁高龄,重拾油画创作,可谓与明代谈迁撰写《国榷》经历相似的油画大师。1987年十二月,朱屺瞻受邀参加上海展览中心大厦开幕的“中国首届油画展”,这是中国油画史上一次重要的展览同时参展的还有林风眠、刘海粟、朱屺瞻、颜文樑、吴大羽等中国第一代油画家,规模空前,好评如潮。

朱屺瞻毕生油画留存不足20件,除两幅收藏于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以外,其余皆为家属、重要私人藏家珍藏,显少现身二级市场。本次秋拍有幸囊括家属来源《秋岚暮艳》与朱氏好友简庆福旧藏《春帆翠峦》两幅油画,洵属难得。简庆福是中国著名摄影大师,1942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师从刘海粟、张充仁。1980年代曾在上海开办彩色摄影技术培训班,促进了中国彩色摄影的普及。

2021年,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以“赤心唯存”为题,举办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纪念朱屺瞻诞辰130周年艺术展”也同期开幕。展览的第三部分陈列了朱屺瞻1977年至1990年的作品,并以“耄年变法”为主题,此一时期的作品被誉为朱屺瞻艺术生涯的最强音——如西贝柳斯交响旋律般层层叠奏出的浓烈色彩,带着西方印象主义语境的笔触和传统文人画的意境,这也是公众最熟悉的朱屺瞻的面貌,而达成这种面貌则源于其深厚累积。

朱屺瞻的油画实践,得益于早年于上海美专和赴日留学时对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画风的潜心研究。鲜明的色调、简约的造型和流畅的线条中,是朱屺瞻油画的特色。这两幅风景油画《春帆翠峦》、《秋岚暮艳》分别创作于1977、1980年,是朱屺瞻耄耋变法油画创作之代表。观其面貌:格局极新,气势极壮,韵味极厚。《春帆翠峦》翠意萌生,近景树木丛茂,远景用极粗豪之笔描画远山葱葱茸茸,其间点缀小帆两盏,颇生动。《秋岚暮艳》用色丰富,大色块和几何形的构图足见朱屺瞻新意,其中水色烂漫,极简练的笔墨勾勒出极繁复的山水秋意形态,朱屺瞻曾说,色彩的强烈是时代的潮流,他的个性是倾向强烈的。朱屺瞻尤其善用中间色起的对比作用突出色彩的强烈程度,又善于在单纯的色彩上破墨或加上深淡墨色勾勒,使色彩产生和谐从而减弱冲突。

朱屺瞻晚年油画创作为数寥寥,但正是这些珍贵的留存,蕴藏着颇为感人的新意,一位多年专注水墨丹青的耄耋老人,不断变法,不断寻求创新,同时仍旧不忘初心,以塞尚、梵高爽快的用笔,马蒂斯质朴的笔调,鲜明的施色,绘出社会新貌,忆少年未及理想,抒廉颇凌云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