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065
上一件
下一件
倪贻德 裸女
49.2×69.5 cm.
作品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065
拍品名称:
倪贻德 裸女
作 者:
倪贻德
年 代:
1947 年
尺 寸:
49.2×69.5 cm.
形 制:
布面 油画
拍品描述:
签名:nyetai 1947
来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本幅《裸女》是目前所见倪贻德四十年代唯一一张裸女题材的创作。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创者,倪贻德的现代主义绘画道路开始于1919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西画专业。192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从事现代美术教育并积极引进和介绍西方绘画艺术,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1932年,中国第一个拥有现代主义自觉意识的艺术社团——决澜社诞生。
1927年9月,倪贻德因学习和工作需要东渡日本,来到当时堪称“东亚第一文化之都”的东京,并得以接触到西方各个现代流派的思想和作品。留学日本的经历使倪贻德能够不断汲取灵感,在对日本裸体模特写生的过程中,倪贻德开始了对西方现代流派和古典写实技法融合的深入探索。这些经历和思考为后期《裸女》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作于1947年的《裸女》是倪贻德在现实主义浪潮中不断坚持自我艺术探索的见证,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表现了一个半躺着的裸体女性形象,人物的左手撑着头部与颈部,右手半握并自然放于身侧,双腿弯曲,表情轻松,似乎已在漫长的写生过程中有了微微的困意,脸颊上的两团红晕衬的她极为烂漫和惬意。艺术家抓住人物动作和神态最微妙的一瞬间,以现代主义艺术的表达方式将之记录在画布上,使其成为永恒。
从形式上看,《裸女》这件作品堪称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艺术家通过果断有力的边缘线和结实的大块面对模特身体的体量感进行了重点描绘,看似概括的三两笔却显示出了画家对造型扎实的把控能力。模特身下是两块暗色调衬布,一块呈灰蓝色,一块呈朱红色,用色单纯、对比鲜明却又和谐有秩,颇有后印象主义的色彩特点。朦胧灵动的色彩和笔触呈现出了印象主义对光、色的瞬间性把握。
《裸女》展现了倪贻德个人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法,其中既有塞尚、德朗的明快、单纯性色彩,也有马蒂斯、弗拉芒克的刚健、概括性笔调,通过对于不同艺术家与艺术流派表现手法的学习和融合,最终呈现在画面中的是倪贻德独特的个性风格——结构形体坚实而简练,造型与写意相互结合。画面中,坚实的造型、沉稳的笔调、明快的色彩、简练的手法和实在的量感自然而充分地体现着一个现代主义艺术家在写实主义的时代背景下那独特而坚定的内心声音和艺术追求。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倪贻德几经辗转,却始终进行着抗战救亡和爱国主义活动,试图以新写实主义的质感、量感、实在感去表现民族主题,响应时代需求。从为艺术而艺术到为人民而艺术,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一个20世纪现代主义中心艺术家在调和现代主义和国家主流价值文化中作出的不懈努力。然而,尽管处于时代浪潮之中,倪贻德始终没有放弃对现代主义艺术热烈而纯粹的追求,他依然在有意无意间延续着现代洋画运动的余声,探求艺术的自我精神仍旧是其绘画创作的永恒主题。
本幅《裸女》是倪贻德经历思想转变以后走入风格成熟期的实物代表。因战乱等历史原因,这位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的中心人物——倪贻德的绘画作品大量散轶,本幅《裸女》题材较为特殊,得以留存至今,其珍贵性不言而喻。对于裸体这一题材,倪贻德曾专门发表《论裸体艺术》一文来阐释随着现代潮流一起涌入中国的裸体艺术与新道德之间的统一性,提出:“新道德是以强烈的自我表现为主体,新道德又以赤裸裸的真情流露为归(皈)依,所以裸体艺术非但与新道德没有冲突的地方,而且更能取同一的精神在向创造的大道上前进。”借由精妙的《裸女》一作,倪贻德在新时代中无法消散的纯粹现代主义艺术理想展露无遗,他那彰显着自我个性的新写实主义表现手法也在此日渐成熟。
来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本幅《裸女》是目前所见倪贻德四十年代唯一一张裸女题材的创作。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开创者,倪贻德的现代主义绘画道路开始于1919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西画专业。192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从事现代美术教育并积极引进和介绍西方绘画艺术,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1932年,中国第一个拥有现代主义自觉意识的艺术社团——决澜社诞生。
1927年9月,倪贻德因学习和工作需要东渡日本,来到当时堪称“东亚第一文化之都”的东京,并得以接触到西方各个现代流派的思想和作品。留学日本的经历使倪贻德能够不断汲取灵感,在对日本裸体模特写生的过程中,倪贻德开始了对西方现代流派和古典写实技法融合的深入探索。这些经历和思考为后期《裸女》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作于1947年的《裸女》是倪贻德在现实主义浪潮中不断坚持自我艺术探索的见证,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表现了一个半躺着的裸体女性形象,人物的左手撑着头部与颈部,右手半握并自然放于身侧,双腿弯曲,表情轻松,似乎已在漫长的写生过程中有了微微的困意,脸颊上的两团红晕衬的她极为烂漫和惬意。艺术家抓住人物动作和神态最微妙的一瞬间,以现代主义艺术的表达方式将之记录在画布上,使其成为永恒。
从形式上看,《裸女》这件作品堪称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艺术家通过果断有力的边缘线和结实的大块面对模特身体的体量感进行了重点描绘,看似概括的三两笔却显示出了画家对造型扎实的把控能力。模特身下是两块暗色调衬布,一块呈灰蓝色,一块呈朱红色,用色单纯、对比鲜明却又和谐有秩,颇有后印象主义的色彩特点。朦胧灵动的色彩和笔触呈现出了印象主义对光、色的瞬间性把握。
《裸女》展现了倪贻德个人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法,其中既有塞尚、德朗的明快、单纯性色彩,也有马蒂斯、弗拉芒克的刚健、概括性笔调,通过对于不同艺术家与艺术流派表现手法的学习和融合,最终呈现在画面中的是倪贻德独特的个性风格——结构形体坚实而简练,造型与写意相互结合。画面中,坚实的造型、沉稳的笔调、明快的色彩、简练的手法和实在的量感自然而充分地体现着一个现代主义艺术家在写实主义的时代背景下那独特而坚定的内心声音和艺术追求。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倪贻德几经辗转,却始终进行着抗战救亡和爱国主义活动,试图以新写实主义的质感、量感、实在感去表现民族主题,响应时代需求。从为艺术而艺术到为人民而艺术,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一个20世纪现代主义中心艺术家在调和现代主义和国家主流价值文化中作出的不懈努力。然而,尽管处于时代浪潮之中,倪贻德始终没有放弃对现代主义艺术热烈而纯粹的追求,他依然在有意无意间延续着现代洋画运动的余声,探求艺术的自我精神仍旧是其绘画创作的永恒主题。
本幅《裸女》是倪贻德经历思想转变以后走入风格成熟期的实物代表。因战乱等历史原因,这位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的中心人物——倪贻德的绘画作品大量散轶,本幅《裸女》题材较为特殊,得以留存至今,其珍贵性不言而喻。对于裸体这一题材,倪贻德曾专门发表《论裸体艺术》一文来阐释随着现代潮流一起涌入中国的裸体艺术与新道德之间的统一性,提出:“新道德是以强烈的自我表现为主体,新道德又以赤裸裸的真情流露为归(皈)依,所以裸体艺术非但与新道德没有冲突的地方,而且更能取同一的精神在向创造的大道上前进。”借由精妙的《裸女》一作,倪贻德在新时代中无法消散的纯粹现代主义艺术理想展露无遗,他那彰显着自我个性的新写实主义表现手法也在此日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