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010
上一件
下一件
沙耆 福禄寿
73×60 cm.
作品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2010
拍品名称:
沙耆 福禄寿
作 者:
沙耆
年 代:
1945 年
尺 寸:
73×60 cm.
形 制:
布面 油画
拍品描述:
签名:福禄寿 沙吉留

来源
比利时Marie-Louise家族旧藏

说明
画中人Miss. Marie Louise是沙耆在比利时留学时的挚友,沙耆不止一次邀请她做模特,并将画作赠予给她。

福、禄、寿,是汉族民间信仰的三位神仙,象征幸福、吉利、长寿。福,头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为天官一品大帝,天官赐福由此而来;禄,手捧如意寓意高官厚禄;寿,白色的胡髭,手持龙头杖手捧寿桃意为长命百岁。明朝以后,汉族民间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结合起来祭祀,合称福、禄、寿,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三个福神,作为吉祥如意象征。这种典型的汉族民间寓意作为题记,与松柏、黑色狸奴相结合,出现在一位西方面貌的祈祷女子油画肖像背后,这即是传奇画家沙耆留学比利时时期的杰作。
1937年,沙耆经徐悲鸿推荐,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深造,师从院长巴斯天。从散落于比利时民间的早年作品里可以看出,沙耆的艺术面貌十分丰富,风格上明显涵盖两种截然不同的领域,一是以欧洲学院派绘画写实主义为先导,展现坚实的素描造型功力与色彩运用;二是以东方写意手法描绘中国传统传说、故事等。很难想象一位画家如何能在同一时期将此两种绘画风格比肩发展到如此成熟的境地,但如此异于常人的创作才情似乎也为他后来的精神疾病埋下伏笔。
1940年代,沙耆在欧洲画坛用自己的感觉来诠释一种东西方交融的独特风格,正是这样一种画风,为他在比利时赢得了荣誉,他的作品被比利时女皇收藏,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艺术家。1940年,沙耆的画作曾在比利时与毕加索同厅展出。因此这一时期沙耆创作颇丰,涉及题材广泛,其中人物画和肖像画最能彰显画家独特的绘画风格与技巧。此类作品在造型上多采用较为严谨的学院派写实手法,用色则强调色彩冷暖,构图平稳而均衡,表现出一种古典的静穆和单纯的格调。本幅《福禄寿》即属于此类创作。
但相较于同一批颇富欧洲古典主义美学况味的人物肖像作品,《福禄寿》魅力独具,画面表现出更多极赋趣味的东方风貌,实为稀见。《福禄寿》细节颇有赏鉴之处,松柏、狸奴,在西方面孔的祈祷女子背后营造出一个古典的虚幻空间,作品色调以熟赭、白、红为主,女子身上的红色披肩与红唇、“福禄寿”题字,构成了画面的色彩平衡。沙耆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童年时,在他父亲的影响下,耳濡目染接触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并画了许多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这使得他油画笔下的传统题材作品依旧秉持国画的画法,讲究章法、结构,强调构成、强调格调,正如作品中典型的松柏画法,干笔勾皴形态,以淡彩平染松干,以散锋渴笔灰墨扫写松针,古朴苍劲。树干上横卧小猫一只,采用的也是先填染底色,再勾染斑纹的画法。总体结构甚有“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意味。
1941年沙耆在布鲁塞尔的毕底格拉底画廊举办画展,序言中介绍他“始终是一个不会因为到了欧洲而放弃自己的传统艺术风格的画家。当我们觉得有必要接触东方的艺术时,沙耆也开始了一个类似的行动,他来到这里瞻仰西方艺术,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东方艺术。”沙耆与他的老师徐悲鸿、林风眠一样为中国美术的出路,探索、奉献了一生的岁月。在1946年沙耆因精神问题回国后,徐悲鸿坚持邀聘他为北平艺专教授,但沙耆因病无法赴任,回到浙江沙村隐居,直到八十年代,他蒙尘的才华才被戏剧性地重新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我们无法想见,天才的沙耆是如何将不同元素和宗教况味融合而达到意境自洽的,这正是潜伏于沙耆心中放荡不羁的精神活动展现出的艺术面貌,这些隐秘的“内心”构成了对西方、中国两种古典风格艺术的反叛,亦成为其后来艺术风格走向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