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120
上一件
清 陈鸣远制葵花八瓣壶
13.8cm.wide.
作品估价:RMB 950000 - 15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3120
拍品名称:
清 陈鸣远制葵花八瓣壶
年 代:
清
尺 寸:
13.8cm.wide.
拍品描述:
钤印:陈鸣远(底款)。
筋纹器造型。壶身呈敦式菱花瓣形制,俯视八瓣对称,分割精准,线条优美,动人心弦。蕈菇状菱花钮,钮座舒展,对合弯流与垂滴鋬对应,呈一线贯气。整器筋纹饱满,棱角转折委婉,刚柔并济。敦式壶身上鼓下敛,底平工整,短颈溜肩,尤显体态。口盖可任意转换盖合,技艺精湛,堪称出神入化,非良工所不能为。
参阅:《YixingPottery宜兴陶艺》封面&第88页,香港市政局出版/香港艺术馆制作,1981年。
P61,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February 10, 1987).
《砂器墨拓·卷贰(虚斋名陶图录-上)》第68-69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3 月1日。
《阳羡清韵—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紫砂珍藏》展览册,封面与内页,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出版,2020年5 月。
备注:附木雁斋珍藏题签与原锦盒。
郭克礼递藏。
陈鸣远(1648-1734):号寉邨,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清初宜兴上袁村人。睽诸清初以降的宜兴史料,陈鸣远的盛名未曾稍歇。在历来宜兴陶人当中,陈鸣远的陶艺品位独占鳌头,作品迭翻新样,却又古韵盎然,可谓融古铸新,兼备制作光素、筋纹及花货三类造型的技能于一身,尤其善制自然型茶具、文房雅器,创作灵感汲取自江南田园,其象生作品风格自然写实,几可乱真却又极富巧思,堪称是塑镂兼长、技艺超群的全能陶艺大家,开创了有清一代壶艺文丽工巧的风格。
张珩(1915-1963):古书画鉴定专家。字葱玉,别署希逸,室名韫辉斋、木雁斋,上海市(又说为湖州南浔镇)人。其祖父张均衡、伯父张乃熊,均为著名藏书家。1934—1946年间,曾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建国后,1950年,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同年调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
筋纹器造型。壶身呈敦式菱花瓣形制,俯视八瓣对称,分割精准,线条优美,动人心弦。蕈菇状菱花钮,钮座舒展,对合弯流与垂滴鋬对应,呈一线贯气。整器筋纹饱满,棱角转折委婉,刚柔并济。敦式壶身上鼓下敛,底平工整,短颈溜肩,尤显体态。口盖可任意转换盖合,技艺精湛,堪称出神入化,非良工所不能为。
参阅:《YixingPottery宜兴陶艺》封面&第88页,香港市政局出版/香港艺术馆制作,1981年。
《砂器墨拓·卷贰(虚斋名陶图录-上)》第68-69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3 月1日。
《阳羡清韵—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紫砂珍藏》展览册,封面与内页,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出版,2020年5 月。
备注:附木雁斋珍藏题签与原锦盒。
郭克礼递藏。
陈鸣远(1648-1734):号寉邨,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清初宜兴上袁村人。睽诸清初以降的宜兴史料,陈鸣远的盛名未曾稍歇。在历来宜兴陶人当中,陈鸣远的陶艺品位独占鳌头,作品迭翻新样,却又古韵盎然,可谓融古铸新,兼备制作光素、筋纹及花货三类造型的技能于一身,尤其善制自然型茶具、文房雅器,创作灵感汲取自江南田园,其象生作品风格自然写实,几可乱真却又极富巧思,堪称是塑镂兼长、技艺超群的全能陶艺大家,开创了有清一代壶艺文丽工巧的风格。
张珩(1915-1963):古书画鉴定专家。字葱玉,别署希逸,室名韫辉斋、木雁斋,上海市(又说为湖州南浔镇)人。其祖父张均衡、伯父张乃熊,均为著名藏书家。1934—1946年间,曾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建国后,1950年,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同年调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