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109
上一件
下一件
黄釉弦纹长颈盘口瓶
高27.5cm
作品估价:RMB 1,200,000—1,4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109
拍品名称:
黄釉弦纹长颈盘口瓶
年 代:
清雍正
尺 寸:
高27.5cm
拍品描述:
大清雍正年制
瓶盘口,直颈,颈部饰两道弦纹,丰肩,圆腹下收,近足部突起一道弦纹,足部微外撇。
造型挺拔隽秀,胎体坚质细腻,圈足修整圆润。器内及底罩施白釉,外壁通体罩施鸡油黄釉,釉质丰腴,釉色鲜研,均匀明快。
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为官窑御作。
黄釉始见于明代初年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历朝皆有烧造。
明清时期,黄色为皇家专属,对于黄釉瓷器的管理更是十分严格,不得僭越。
雍正时期黄釉烧制水平较高,以匀凈、不事雕琢之美闻名于世。
这正是雍正帝卓越审美意趣和执着追求下的产物。
本品之黄釉即完全体现出这种纯粹、高雅、修洁与宁静的内敛之美,仅以器形和釉色取胜,强调运用线条变化来装饰显凸釉色之美,彰显出雍正御瓷清秀优雅之独有品格,自有一份不可言喻之尊贵气质。
原器形源自宋代,瓶身呈扁球状,同样在长颈上装饰弦纹。
雍正皇帝对宋瓷推崇备致,时有仿制钟爱器形,本品正是揉合宋瓷优雅线条化裁而成。
此式瓷瓶黄釉为仅见,除黄釉外亦有诸般颜色釉及青花者存世。
如仿官窑釉(见1972年日内瓦出版,John Ayers著,The Baur Collection,Chinese Ceramics第3册,图版A348),窑变釉(见1989年5月18日,香港苏富比,英国铁路基金收藏专拍,编号64),或仿哥窑釉(见1989年香港出版,《康雍乾瓷器图录》,图版86)。
霁红釉,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图版10,另本书24-25页亦著录有青花者。以上诸器形制相同,装饰有别,可互为参照
[ 参阅 ]
①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册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图10、135
②《康雍乾瓷器图录》,两木出版社,1989年,编号86;
③《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第255页,图437;
④《清代官窑瓷器史》,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年,第866页。
瓶盘口,直颈,颈部饰两道弦纹,丰肩,圆腹下收,近足部突起一道弦纹,足部微外撇。
造型挺拔隽秀,胎体坚质细腻,圈足修整圆润。器内及底罩施白釉,外壁通体罩施鸡油黄釉,釉质丰腴,釉色鲜研,均匀明快。
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为官窑御作。
黄釉始见于明代初年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历朝皆有烧造。
明清时期,黄色为皇家专属,对于黄釉瓷器的管理更是十分严格,不得僭越。
雍正时期黄釉烧制水平较高,以匀凈、不事雕琢之美闻名于世。
这正是雍正帝卓越审美意趣和执着追求下的产物。
本品之黄釉即完全体现出这种纯粹、高雅、修洁与宁静的内敛之美,仅以器形和釉色取胜,强调运用线条变化来装饰显凸釉色之美,彰显出雍正御瓷清秀优雅之独有品格,自有一份不可言喻之尊贵气质。
原器形源自宋代,瓶身呈扁球状,同样在长颈上装饰弦纹。
雍正皇帝对宋瓷推崇备致,时有仿制钟爱器形,本品正是揉合宋瓷优雅线条化裁而成。
此式瓷瓶黄釉为仅见,除黄釉外亦有诸般颜色釉及青花者存世。
如仿官窑釉(见1972年日内瓦出版,John Ayers著,The Baur Collection,Chinese Ceramics第3册,图版A348),窑变釉(见1989年5月18日,香港苏富比,英国铁路基金收藏专拍,编号64),或仿哥窑釉(见1989年香港出版,《康雍乾瓷器图录》,图版86)。
霁红釉,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图版10,另本书24-25页亦著录有青花者。以上诸器形制相同,装饰有别,可互为参照
[ 参阅 ]
①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册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图10、135
②《康雍乾瓷器图录》,两木出版社,1989年,编号86;
③《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第255页,图437;
④《清代官窑瓷器史》,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年,第8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