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516
上一件
下一件
铜洒金双毫狮耳炉
直径23cm;高10.5cm
作品估价:RMB 3,500,000—3,8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516
拍品名称:
铜洒金双毫狮耳炉
年 代:
尺 寸:
直径23cm;高10.5cm
题 识:
款 大明宣德伍年工部督造(双龙抱款)匠吴贵
拍品描述:
[ 参阅 ] 《宣德彝器图谱》(廿卷谱);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金属胎珐琅器》,李久芳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大明宣德炉总论》,陈庆鸿著,巨光出版社,1996;
《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文物萃珍》,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10;

文/覃鬯
炉呈簋式,撇口,束颈,鼓腹下收,承外撇圈足,两侧对称置双狮首为耳,狮首鎏金,造型威严肃穆,毛发堆迭,饰上下两层,刻画精细。炉身点金,如众星丽天。炉底饰凸雕双龙抱款,二龙抢珠,满布炉底,龙头鎏金,姿态不一,鳞爪劲健,龙鬣怒耸,中心开竖长形方框,内署「大明宣德伍年工部督造」十字双行楷书款,双龙尾部下方开横长方框署「匠吴贵」一行三字楷书款。款字古拙,开阖大气,具有明代官款奔放纵逸的格局。
狮耳炉又称狮首彝炉,炉形多为簋式,器型仿自宋朝哥窑的炉器。狮的形象威猛雄健,气势慑人,也作为佛教文殊菩萨的坐骑,有降服邪魔的法力。据载,宣德皇帝以之颁赐兵部尚书及大提督等军职要员,概取勇武无双、百战不殆之意。本炉狮首刻画极尽狞厉古异,狮毛上下堆迭二层,《大明宣德炉总论》称:「狮毛有双层系难得之佳品。」
据查考,双龙抱款曾一度流行于明代,清宫旧藏中有明确纪年者,为景泰一朝的金属胎珐琅器,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掐丝珐琅莲纹兽耳炉,底款为双龙环抱「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楷书款,二龙首尾相属,环绕器底,纹饰凸雕,中心款字为阳文。清宫旧藏之宣铜器中,也有在器底款识外围绕二龙的图案,但龙的形象不尽相同,刻画也精粗有别。故宫博物院藏铜蚰龙耳圈足炉,炉底亦凸雕双龙作首尾相属环绕状,中心开方框署「内坛郊社」阳文楷书款。
双龙抱款的纹样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双龙首尾相属,一龙朝上,一龙朝下,此种在常见之列,上文所列举数例即属此类。另外,尚有一类极为少见的,作凸雕二龙戏珠状,首尾同向,中心开竖长形方框填署款字,《宣炉汇释》称之为「双龙抱柱款」。《大明宣德炉总论》载有一例,二龙分列左右,迎面戏珠,中心竖长形方框内署「宣德年制」四字一行楷书款。
炉底中署「大明宣德伍年工部督造」,下署「匠吴贵」。吴贵者何人,尚待考。最为今人熟知的明代吴姓铸铜工艺名匠为吴邦佐,但除姓名外,其人生平资料寥寥,传吴邦佐为冶炼、铸造宣德炉的督造官,也是炉式、款式、色种的设计者。除为宫廷宗庙铸造了大批铜器之外,也有私铸铜炉传世,皆精妙绝伦,为世人所珍。匠吴贵者,或为吴氏同族巧匠,正如「施家」、「蔡家」,正因同族以铸炉为业者不止一人故有此称;另,「贵」为邦佐别字亦未可知,尚待新的资料发掘以提供佐证。
本炉双龙鬃鬣前耸,张口鼓舌,怒目圆睁,气势撼人,属比较典型的明代龙纹形象。龙尾如蛇,亦其时代特征。屈伸有致,动态有别,龙首鎏金。炉身洒金,双层狮毫,狮首亦鎏金,兼之器型硕大,官气颇足,且目前尚属仅见。为炉界所公认的狮王。
1993年《收藏家》杂志第二期有一篇关于宣炉的文章《「宣炉之王」谈宣炉》(注1),记述了当时「京津最有名气的宣炉收藏家」吴颂平先生对宣炉的研究,吴以收藏一座「双龙捧款宣德炉」而自称「当代宣炉之王」。对比参酌,识者可知高下。无怪王世襄先生曾有「吴氏以此为所藏之冠,未知可信否?」之问。(注2)

[ 注 ] 
1:孙会元撰,收录于《收藏家》1993年2期;
2:王世襄著,《自珍集》(北京:三联书店,2003),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