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512
上一件
下一件
凌烟岫
高68cm
作品估价:RMB 280,000—32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落槌价RMB 登录后查看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512
拍品名称:
凌烟岫
年 代:
明/宋
尺 寸:
高68cm
拍品描述:
旧配硬木座
文/付敬东
此立峰皴皱满布,窍穴错落,包浆厚重,体态高瘦嶙峋,石根部细窄,中部及上部各出一峰,似炉内娆娆清烟,扶摇直上,遇风而流。
如李弥逊《五石》序中云:「峰峦郁然,若岩窦涧势,水落月吐,云影渺冥。
若远若近,皆有自然之势。」放置于厅堂斋馆,坐而望之,似烟云缥缈,神游幻境,韵味十足,深得宋人意趣。
苏州拙政园里有一幅出自陆游诗词的对联:「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一句「石不能言最可人」,道出了古人品石玩石中的特殊审美观。
宋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代,北宋徽宗皇帝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
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舜钦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
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云林石谱》、《太湖石志》、《宣和石谱》、《渔阳石谱》等专着也相继问世。
彼时形成的审美意趣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载:「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
足见当时以」怪石」作为文房清供之风已相当普遍了。
古代文人把奇石的收藏与鉴赏视为一种风雅,其中融入和渗透了传统文化和思想意识,甚至成为了一个文人的外在标志,这其中有儒、释、道等诸多文化元素。
在儒家思想上,孔子以石之坚贞「比德」,籍喻「仁者」。
在道教思想上,道家耽乐山水,陶醉自然,崇尚「虚静」。
道教心理以山形多洞之石象征「洞天福地」,看作是理想世界中「仙境」的幻化。
佛家认为石性沈静,清净之极,故赏石的内核是「禅」,它蕴含着朴初本善的禅宗心意,让赏石者深受「纯一无杂」之心,直入心性。
所以人们认为石有六德,一曰: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奇石形态可呈万物,鬼斧神工,奇妙各异,趣味横生,可怡情养性、愉悦人生。
二曰:立身坚贞,启迪人生。
奇石质地坚韧苍润,刚烈高洁,可励志立节,有傲骨无傲气。
三曰:意韵高雅,杜绝媚俗。石态温文尔雅,气韵清逸深远,脱尽世俗,尽显高格。
四曰:沈稳淑静,矜持庄重。石性沈静稳重,不浮不躁,无言而言,自呈庄严贤淑气象。
五曰:平和处世,宽厚清明。奇石居庙堂而不骄,置草舍而自安,平和淡泊,超然物外,入空灵而清明。
六曰:天地瑰宝,造福社会。奇石聚天地之精灵,乃无价之珍宝,富一方百姓,扬一域盛名,蕴代代文英。
石有六德,人有七情,人石互补。
此座立峰势如烟云,故名「凌烟岫」,其清逸安祥之姿,观之可引人入静,进入惬意的轻松状态。
庄子曰:「乘物以游心」,「心游万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赏石悟道,其趣在石态,其悟在会意,相互融通,方出境界。
此「凌烟岫」虽出山野,但自然天成,居华堂而不骄,置草舍而不卑,矗立天地之间,似铁甲力士,又如随风之烟,静中有动,刚柔并济。
文/付敬东
此立峰皴皱满布,窍穴错落,包浆厚重,体态高瘦嶙峋,石根部细窄,中部及上部各出一峰,似炉内娆娆清烟,扶摇直上,遇风而流。
如李弥逊《五石》序中云:「峰峦郁然,若岩窦涧势,水落月吐,云影渺冥。
若远若近,皆有自然之势。」放置于厅堂斋馆,坐而望之,似烟云缥缈,神游幻境,韵味十足,深得宋人意趣。
苏州拙政园里有一幅出自陆游诗词的对联:「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一句「石不能言最可人」,道出了古人品石玩石中的特殊审美观。
宋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代,北宋徽宗皇帝举「花石纲」,成为全国最大的藏石家。
由于皇帝的倡导,达官贵族、绅商士子争相效尤。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以供赏玩,一度成为宋代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如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舜钦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当时颇有影响的收藏、品评、
欣赏奇石的积极参与者。《云林石谱》、《太湖石志》、《宣和石谱》、《渔阳石谱》等专着也相继问世。
彼时形成的审美意趣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载:「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
足见当时以」怪石」作为文房清供之风已相当普遍了。
古代文人把奇石的收藏与鉴赏视为一种风雅,其中融入和渗透了传统文化和思想意识,甚至成为了一个文人的外在标志,这其中有儒、释、道等诸多文化元素。
在儒家思想上,孔子以石之坚贞「比德」,籍喻「仁者」。
在道教思想上,道家耽乐山水,陶醉自然,崇尚「虚静」。
道教心理以山形多洞之石象征「洞天福地」,看作是理想世界中「仙境」的幻化。
佛家认为石性沈静,清净之极,故赏石的内核是「禅」,它蕴含着朴初本善的禅宗心意,让赏石者深受「纯一无杂」之心,直入心性。
所以人们认为石有六德,一曰: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奇石形态可呈万物,鬼斧神工,奇妙各异,趣味横生,可怡情养性、愉悦人生。
二曰:立身坚贞,启迪人生。
奇石质地坚韧苍润,刚烈高洁,可励志立节,有傲骨无傲气。
三曰:意韵高雅,杜绝媚俗。石态温文尔雅,气韵清逸深远,脱尽世俗,尽显高格。
四曰:沈稳淑静,矜持庄重。石性沈静稳重,不浮不躁,无言而言,自呈庄严贤淑气象。
五曰:平和处世,宽厚清明。奇石居庙堂而不骄,置草舍而自安,平和淡泊,超然物外,入空灵而清明。
六曰:天地瑰宝,造福社会。奇石聚天地之精灵,乃无价之珍宝,富一方百姓,扬一域盛名,蕴代代文英。
石有六德,人有七情,人石互补。
此座立峰势如烟云,故名「凌烟岫」,其清逸安祥之姿,观之可引人入静,进入惬意的轻松状态。
庄子曰:「乘物以游心」,「心游万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赏石悟道,其趣在石态,其悟在会意,相互融通,方出境界。
此「凌烟岫」虽出山野,但自然天成,居华堂而不骄,置草舍而不卑,矗立天地之间,似铁甲力士,又如随风之烟,静中有动,刚柔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