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308
上一件
下一件
西藏丹萨替寺铜鎏金立柱
高18cm
作品估价:RMB 80,000—100,000
货币换算
成交状态:流拍
买家佣金拍卖企业在落槌价的基础上收取买家佣金
15%
图录号:
1308
拍品名称:
西藏丹萨替寺铜鎏金立柱
年 代:
14-15世纪
尺 寸:
高18cm
拍品描述:
说明:西藏丹萨替寺风格铜鎏金立柱,红铜鎏金,单体浇铸。立柱的底部和顶部都采用方形台座和深束腰式莲台,中间有粗壮连珠纹,充满张力,莲瓣饱满而厚重,上下台座对称,完美契合,极有空间维度的视觉冲击。莲座上托宝瓶,盛开四朵莲花,莲枝自然垂落于宝瓶四周。上呈椭圆形立柱,四周同刻有莲花图案,又以细腻连珠纹相连,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体做工精致,装饰繁复,金水保存完好,品相完美,台座上下都留有铁芯榫头,是一件罕见的丹萨替寺艺术品标本。
1948年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图齐考察丹萨替寺,他对丹萨替寺那些精致的舍利塔上的佛像赞叹不已,随同图齐入藏的法国摄影师梅尔拍下了图齐称赞的多幅舍利塔图片。丹萨替寺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而梅尔拍摄的灵塔照片幸存下来,成为研究丹萨替寺历史及其造像艺术的珍贵资料。在梅尔所拍灵塔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灵塔的每一层的折角处,有一根同类型的立柱,遍布灵塔的周身。由此而知,这些立柱是西藏丹萨替寺灵塔上的的重要附件。其不同的大小和工艺反映了丹萨替寺舍利灵塔的不同规格。
丹萨替寺,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祖寺。丹萨替寺创于1158年,是帕竹噶举的主寺,后成为明代的西藏政权中心,14,15世纪在大司徒绛曲坚赞及其后继者的统治下达到了最盛时期,1960年寺院完全被毁。其造像风格受尼泊尔影响,精致而甜美,这件就正能显现这种特质。随着丹萨替寺风格被广为认知,艺术性、工艺性、历史性的价值,残件的价值也风生水起。
注解:同类作品见美国纽约亚洲社会博物馆《golden visions of densatil》148、149。
1948年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图齐考察丹萨替寺,他对丹萨替寺那些精致的舍利塔上的佛像赞叹不已,随同图齐入藏的法国摄影师梅尔拍下了图齐称赞的多幅舍利塔图片。丹萨替寺在20世纪60年代被毁,而梅尔拍摄的灵塔照片幸存下来,成为研究丹萨替寺历史及其造像艺术的珍贵资料。在梅尔所拍灵塔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灵塔的每一层的折角处,有一根同类型的立柱,遍布灵塔的周身。由此而知,这些立柱是西藏丹萨替寺灵塔上的的重要附件。其不同的大小和工艺反映了丹萨替寺舍利灵塔的不同规格。
丹萨替寺,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祖寺。丹萨替寺创于1158年,是帕竹噶举的主寺,后成为明代的西藏政权中心,14,15世纪在大司徒绛曲坚赞及其后继者的统治下达到了最盛时期,1960年寺院完全被毁。其造像风格受尼泊尔影响,精致而甜美,这件就正能显现这种特质。随着丹萨替寺风格被广为认知,艺术性、工艺性、历史性的价值,残件的价值也风生水起。
注解:同类作品见美国纽约亚洲社会博物馆《golden visions of densatil》148、149。